1983年,正在哈尔滨“走穴”的朱时茂和陈佩斯,用一段叫做《考演员》的小短剧,逗得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。
春晚导演黄一鹤觉得这是个很新奇的表演方式,于是就特别邀请他们来参加1984年的春晚。

那时候,春晚才播了一届,哪里像现在这样,是无数人撞破脑袋都想挤上去的舞台。
所以朱时茂和陈佩斯也没怎么重视,只是把原作中关于“吃面条”的那段提出来,编排成了一个仅有13分钟的小短剧。
作品也随即被定名为《吃面条》。
当时春晚上,并没有这种“以逗乐”为核心的表演形式,虽然彩排时把所有评审都逗得不行,但它到底适不适合春晚,谁也不知道。
直到在开播前10分钟,总导演黄一鹤才力排众议,决定大胆尝试一下这种表演形式,他们对两位演员只有一个要求,台词千万别错。但上场前总要报幕,你们这节目,算是话剧呢?还是相声呢?
陈佩斯和朱时茂捉摸了半天,叫“小品”!

于是,小品的开山之作《吃面条》出现了,虽然情节简单,但硬是靠着妙趣横生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言语,达到了震撼的喜剧“笑”果。
陈佩斯后来回忆,说是当时台下的凳子都散落一地,很多人是抱着肚子坐在地上的,因为他们已经笑得直不起腰了。
从那以后,两个人就成为了春晚的常客,他们的作品是收视率的保障,先后有《羊肉串》、《胡椒面》、《主角与配角》、《警察与小偷》、《姐夫与小舅子》、《王爷与邮差》等经典作品。
贼眉鼠眼的陈佩斯,与一本正经的朱时茂,把喜剧的反差做到最大,而他们的小品多是以精湛的表演和通俗易懂的包袱组成。

跟时下流行的喜剧元素比,他们没有方言俚语、没有网络段子、没有伦理讽刺,每一句话都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,但就是能让你捧腹大笑,笑完后又能品出味道来,尽显喜剧的高级感。
比如《主角与配角》中的那句经典台词:“你管得了我,你还管得了观众的眼睛爱看谁吗?”
细细琢磨这其中的含义,再看看眼下的影视圈,回味无穷。
表演通俗,是因为他们俩把包袱都返璞归真化了,陈佩斯对于喜剧艺术的追求,可一点不简单。
【声明】本文来源小九流影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诉我们,我们将在72小时内删除!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chuantuhub.com/archives/2020/11/37919.html